主题分类 | 体裁分类 | ||||
索 引 号 | 014289888/2025-00003 | 发布机构 | 淮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| ||
文 号 | 公开日期 | 2025-02-18 | |||
文 号 | 公开日期 | 2025-02-18 | 失效日期 | ||
名 称 | 市工信局2025年工作要点 | ||||
关 键 词 | |||||
内容概述 | |||||
时效说明 |
2025年,市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决策部署,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核心主线,以深化项目攻坚为牵引,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、企业技术创新、优质企业培育、智改数转网联、产业服务支撑等重点工作,积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坚持实干笃行、深化改革创新,全力打好“十四五”收官之战,为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展示“象征意义”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。市工信局2025年重点工作要点如下:
(一)聚焦工业经济稳增长
1.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。健全完善覆盖“面上”经济运行态势、“线上”重点产业发展趋势、“点上”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多维度的常态化监测分析体系,加大调度频次和部门协作力度,强化前瞻研判、超前预警、精准调度,全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。
2.抓好新增长点培育。动态建立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培育库,指导各地进一步健全新增长点培育协调服务保障机制,强化新增长点考核激励,切实增强发展韧劲。
3.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。修订完善工业强市引导资金管理办法、申报指南;结合实际需要,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措施;用好产业基金和数智制造产业专项基金,发挥政策叠加放大作用。建立向上争取专员驻点制度,加强超长期特别国债工业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、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制造业贷款贴息、制造强省资金等项目谋划储备,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支持。
4.全力助企纾困解难。优化整合企业走访调研服务,加强县区联动、部门协同,通过日常工作走访、集中服务走访、总部拜访等方式精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,及时推进化解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,助力企业满产顺行、项目加快建设达效。
(二)聚焦重大项目攻坚
5.强化项目研判。组建市场化产业专班,与专业机构开展合作,持续做精做细产业研究、项目研判等工作,严格落实市相关文件要求,72小时内形成高水平、明确的研判意见。
6.举办产业推介活动。牵头举办淮安(深圳)投资环境说明会;配合做好淮河华商大会、金秋洽谈会等产业推介活动。
7.深化项目建设“1533”工程。深化项目“五新”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,按月通报项目“五新”转化进展,深入剖析项目推进转化过程中的难点问题,统筹衔接、压茬推进,确保全年工业投资超1500亿元,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500个以上,新竣工300个以上,竣工项目转列统企业300户以上。
8.实施“千企技改”行动。分类建立千企技改项目库,定期跟踪项目进展,年度实施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300个以上。
(三)聚焦企业梯队培育
9.壮大龙头企业规模。深入实施百亿企业、“筑峰强链”重点企业培育行动,建立2025年百亿(50亿)培育企业名单,深化企业“直通车”服务,围绕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需求开展产业链供需、金融、人才、市场等对接活动,力争全年培育开票超50亿元企业2户。
10.实施“金种子”培育行动。出台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行动方案,分梯次确定种子企业,对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制定“一户一档”提升计划和服务清单,开展靶向培育。设立专精特新专项扶持政策,支持企业提档升级。深化专精特新服务专员制度,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融资担保、市场拓展、申报辅导、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。力争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0家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、创新型中小企业1500家。
11.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。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“携手行动”,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,推进产业供需对接合作。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组建产业链合作联盟,引导向中小企业开放设计研发能力、仪器设备、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,积极打造协同、高效、融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。
(四)聚焦创新融合发展
12.提高企业创新能力。编制年度技术创新导向计划,推进麒祥高新等核心技术攻关,支持企业加大首台套重大装备、首批次新材料、首版次软件等“三首”产品研制,探索建立创新产品政府首购首用制度,引导企业加速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。
13.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。建立健全国家、省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体系,完善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培育机制,加大资金扶持力度,推动关键技术成果中试熟化。(责任处室:技术创新处、装备处、电子信息产业处)
14.实施新一轮“智改数转网联”行动。制订《淮安市深化制造业“智改数转网联”三年行动方案(2025-2027)》,利用三年时间,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,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。建立基础级、先进级、卓越级、领航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,2025年,确保新增基础级及先进级智能工厂300个,实施5G+工业互联网项目20个以上。适度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,有序推进经开区、淮安高新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创建万兆园区。
15.做强产业人才引育。围绕国家和省、市重大战略需求,做好国家、省级重大人才项目申报,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顶尖人才。支持相关高校、机构和单位免费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人才培训,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。
(五)聚集产业能级跃升
16.狠抓“353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。研究起草推动“353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,分集群分产业链梳理产业发展现状、存在问题,明确推进举措,集聚要素、政策资源聚力推进。动态更新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图谱,紧盯各产业链的缺项、短板和关键环节等,引导各地针对性强链补链延链。
17.打造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。建立健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,完善产业集群分析月报制度,举办新型显示、PCB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,确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产值突破千亿。
18.扎实开展传统产业焕新。重点围绕轻工、纺织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加工等六大行业领域,开展“淘汰落后、老旧更新、绿色转型、产品提档、布局优化”五大行动,分类推进一批老旧装备更新、绿色化改造等各类传统产业焕新项目。
19.实施绿色制造培育工程。强化能耗监管,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增效,推动新增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。开展绿色工厂、绿色园区、绿色供应链建设,力争新培育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户。
20.推进低质低效产能清理。按照“始于评价、终于评价”要求,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,积极运用评价结果,指导各县区(园区)做好年度低效工业用地土地盘活工作。建立健全化工企业清单化管理机制,加强新增化工企业后续监管,持续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。加快盱眙凹土产业提档升级,完成仇集凹土加工集中区低效企业清理。
(六)聚焦服务效能提升
21.做好“十五五”工业经济规划编制前期工作。发挥规划对工业发展引领作用,全面总结评估“十四五”规划落实情况,做好“十五五”规划工业经济前期重大课题研究,成立“十五五”工业经济规划编制专班,制定“十五五”工业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方案,统筹推进“十五五”工业经济规划编制工作。
22.加快“五中心一基地”建设。指导各县区制定“五中心一基地”年度工作要点;探索在工业强市资金中给予“五中心一基地”资金扶持;加强“五中心一基地”推广应用,不断招引和集聚企业规模,持续提升配套能力。
23.加强“淮企小秘书”服务平台推广。广泛做好平台宣传推广,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政策收集、数据采集、信息更新和审核发布机制,根据工作需要,不断完善平台功能、丰富平台内容。
24.扎实推进清欠。督促各地组织拖欠主体做好台账填报、审核确认和报送工作。加大对投诉问题线索核实处理力度,对国家、省转办的拖欠案件建立问题线索“销号”制,定期跟踪回访办理情况。
25.持续深化产融合作。加强银企对接合作,鼓励围绕重大项目建设、专精特新培育、智改数转网联新等主题开展银企对接活动,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,为优质企业项目贷款提供无抵押授信、贷款利率优惠、无本续贷、一户一策等金融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