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3年来,淮安GDP年平均增速7.1%,去年达5015亿元;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增速17.4%;PM2.5年均浓度下降14.1%,生态质量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……
成绩来之不易。近年来,我市重点围绕轻工、纺织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、机械加工等行业,深入实施“淘汰落后、老旧更新、绿色转型、产品提档、布局优化”五大行动,着力推进传统产业设备更新、智转数改、绿色转型,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新质生产力,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行稳致远。
聚焦设备更新,夯实产业发展基底
淮安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淘汰自动化程度低、故障率高的166台老旧设备,新上智能化、数字化设备190台;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自主设计了国内首条毛巾自动化生产线,自主研发的毛巾横切机、纵缝机等纺织智能设备投入使用……今年以来,我市一批批传统产业通过设备更新,夯实长远发展基底,锻造发展硬实力。
今年5月,市工信局印发了《关于组织摸排2024年度传统产业焕新重点项目的通知》,明确要求各县区对2024年度淘汰落后和退出低端低效产能装备、关停退出低质低效企业、传统产业老旧更新改造项目、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项目、服务型制造升级示范项目、传统产业重点创新产品7类项目形成清单。此外,我市还围绕巩固提升“去产能”和环保督察整改成效、持续推动落后工艺装备关停退出等方面制定了年度重点任务,有序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。
基于此,我市迅速开展摸排检查,组织开展2024年重点工业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排查和淘汰工作,累计排查企业638户,对印染、铸造、电镀等重点行业,组织开展“回头看”检查,依法依规、稳妥有序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落后产能加快退出。
淘汰落后,更要鼓励先进。我市印发《淮安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方案》,建立《淮安市老旧装置更新改造计划清单》,围绕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四个方向,全面摸排2024年在建和拟建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项目,分行业、分类别建立全市设备更新改造项目库,滚动管理,按周调度,着力补齐质量、管理、环保、安全等产业发展短板,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改造升级、更新迭代。
“截至目前,我们已排查出年内实施老旧设备更新项目29个,绿色化改造项目15个,服务型制造升级示范项目7个。”市工信局相关领导说,我市多措并举,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,全力推动设备升级,着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,为产业发展注入“强动力”,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基底。
加快“智改数转”,赋能产业转型升级
智改数转,即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。
自动化程度低一直是钢帘线行业转型的痛点。近年来,中天钢铁集团(淮安)新材料有限公司全力推进智能化建设,引入智能化设备,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,并实现了从原材料码头运输到生产制造再到成品发货全流程自动化。
中天钢铁并非个例。我市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等行动,把数字经济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“必修课”,用好用活工业强市引导资金,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,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全面推进生产组织创新、工艺创新、市场创新,实现“制造”向“智造”转型。
强化引领,助力企业提档升级。我市分批募集评选优质专业服务机构,逐一上门为重点工业企业免费开展“智改数转网联”辅导诊断,并多次召开专题培训会、贯标会,就“智改数转”是什么、做什么、怎么做,多维度为企业生动阐述,量身定制转型升级方案,进一步为企业“智改数转”理清了思路,提振了信心,规上工业企业辅导诊断实现全覆盖。聚焦创新载体建设、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协同攻关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等方向,我市组织编制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69个,深入推进企业提档升级。截至目前,江苏协诚科技一体化智能涂装生产线、汉邦科技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等2家企业产品获批省首台(套)重大装备认定,麒祥高新微反应技术连续法制备高品质生物基橡胶新材料获批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协同攻关项目资金支持。
“真金白银”破解转型痛点难点。智能化改造、数字化转型,需要投入大量资金。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各类设备更新政策支持,着力提升企业高端化、智能化水平,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。盈德气体、迈尔汽车、双环齿轮等6户企业项目成功获批设备更新国债支持,支持资金合计1.67亿元,获批项目数全省第4、资金额全省第5,均列苏北第1。淮钢高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、今世缘南厂区技改扩能等20个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清单,贷款金额49.2亿元,分别居全省第六、第五位。天合光能、荣芯半导体、天鹏锂能等3家企业9个项目获首批省制造业贷款贴息支持……
推动绿色转型,厚植绿色发展底色
钢花四射,钢铁工人挥汗如雨;尘烟弥漫,厂区环境布满灰尘……如今,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,这样的传统钢铁生产场景早已不复存在。
近年来,淮钢特钢持续加大对能耗较高、排放较大的生产工艺的淘汰和限制力度,加快推进工艺装备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升级改造,助推企业向“绿”而行,企业已然成为淮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“亮丽名片”。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我市以钢铁、化工、建材等传统产业和高耗能行业为重点,强化能耗监管,引导企业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,持续降碳减排增效,全方位、全过程发展绿色生产力。深入推动实施淮钢特钢高炉绿色低碳升级改造、今世缘沼气锅炉制汽等节能降碳改造项目35个,总投资超30亿元。今年共培育市级绿色标杆企业102家,组织共创草坪、纽泰格、正大清江等17家企业申报国家绿色工厂,55家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。
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。全面摸排全市铸造、锻造、精加工、电镀、热处理、模具加工等产业配套能力,编印了《淮安市先进制造业配套能力白皮书》,开展市级产业配套中心评选工作,综合评出“经开区电镀中心”“淮阴区模具加工中心”“盱眙县铸造中心”等首批市级产业配套中心6个,引导县区将分散的产业配套企业集中到中心,依托配套中心优势,服务全市制造业高质量绿色集聚发展。
值得一提的是,我市加快清理低质低效项目,加大要素资源盘活储备,持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。同时,严格做好传统产业新招引项目研判,严把关口,引进更多符合淮安发展需要的好项目、大项目。
如今,淮安逐步摆脱了传统的重工业和低端制造业,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,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绿色发展实现多点突破,产业向“新”而行、向“绿”而兴的步伐愈加稳健。